沒有行動,何來收獲
200?人參與??2019年09月18日 12:05:40??分類 : 教育勵志??作者:江蘇教育網
文|溫言
以前在某個答案里看到過一句話。
你去山上砍柴,碰到別人放羊,和他開心地聊了很久。結果人家的羊倒是吃飽了,而你連一根柴都還沒砍。
只顧著和別人聊天,卻忘了自己初衷是什么。光顧著享樂,沒有行動,結果一無所獲。
生活對于你的態度,取決于你的行動。
沒有行動,何來收獲?
01
在TED看過一個視頻,是美國女孩利茲的演講。她因為患有怪病,外表丑陋,被人稱為“世界上最丑的人”。當自己的相貌被上傳網絡,有網友留言稱:“為什么父母要生下她?”、“用火燒死她!”、“她應該自殺”之類惡語。
我們會懼怕別人的嘲諷,害怕那些冷眼諷語的抨擊。但是,如同《當幸福來敲門》中父親對兒子說的:“別讓別人告訴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
后來,被人唾棄和辱罵的利茲,卻過上了另一種生活。
利茲修了高學歷,建立了自己的網絡視頻頻道,出了好幾本勵志書,還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拍攝記錄片《勇敢的心》。
在TED演講中,利茲告訴大家,雖然已經經歷諸多磨難,但你究竟想用什么定義自己?是那些苦難,不公,還是自己為夢想而達成的成就?想必,只有后者,才是真正歲月提煉出的,只屬于我們自己人生的價值。用自己真正的價值定義自己、標注自己,才是對此生的負責。
她還經常說:“我曾經的生活的確非常困難,但是那沒有關系,我會讓我的目標,我的成功,以及我的造詣定義我,而不是我的外表”。
因為樣貌,利茲在生活中受人鄙棄,不受待見。試想下,貌美與丑陋之間,誰都會選擇貌美的。的確,當代是個看臉的社會。研究表明,外貌優勢更容易讓人接受,也更易受到同性或異性的關照。而樣貌上的劣勢,更是阻礙一個人成功的礙腳石。
但能力從不限于樣貌。
利茲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外界的蜚語與諷刺,憑靠自身的行動,從外界稱之“世界最丑的人”到“被上帝寵愛的幸運者”。她靠著自己的一步一挪,從如黑洞般無邊無際的底岸爬上光輝照射的陽光底下。
她的幸運,始于行動,成于態度。當她修了高學歷,建立網絡頻道,出了勵志書后。那些曾經諷刺和瞧不起她的人,有誰還會在意她的樣貌。
別人記住的,是能力。生活亦是如此,你越努力,抓住機遇,付出行動,也就越幸運。
02
高中時,老師曾給我們播放過《風雨哈佛路》的電影。女主人公出身貧苦家庭,父母因吸毒進入收容所。莉絲8歲開始乞討,15歲流落街頭時,母親因艾滋感染而死。莉絲深受觸動,決定要改變命運,重返高中。
于是,17歲的她用了2年的時間學完高中4年課程,并獲得1996年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進入哈佛學習。
這是關于女主人公的經歷,靠著自己的堅持和行動力,從貧民窟進入了全美最高學府。
而劇中還有一個很好的反面例子,是女主莉絲的好朋友克里斯。
克里斯和莉絲一樣,出生于貧民窟。片頭開始,倆人能結為好朋友,是因為相似的家庭背景和經歷。
而莉絲在母親死后,她知道,只有讀書成才才能改變自身命運,走出泥潭般的生活,擺脫貧民窟的烙印。
所以她努力去爭取讀書的機會,常在地鐵站、走廊里學習、睡覺,就這樣用2年的時間完成了4年的課程。此時的莉絲已經找到了拼搏的方向,她試圖將好朋友克里斯拽回正道,并為她向老師開口求情爭取入學名額。
然而克里斯寧愿流浪街頭,也不肯進入學校學習,不僅恥笑莉絲這種想法是狂妄之舉,甚至勸說她放棄考取哈佛。
后來,不被看好的莉絲果真進入美國最高學府,拿了全額獎學金,一步一步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而那個寧成一灘爛泥也不肯花點行動讀書成才的克里斯終究還是一事無成。
每個人都欲有所求,成為什么樣的人,過著怎樣的生活,取決于你自己的行動。
就像風雨哈佛路里的臺詞:世界在轉動,你只是一粒塵埃,沒有你地球照樣在轉?,F實是不會按照你的意志去改變的,因為別人的意志會比你的更強些。生活的殘酷會讓人不知所措,于是有人終日沉浸在彷徨迷茫之中,不愿睜大雙眼去看清形勢,不愿去想是哪些細小的因素累積在一起造成了這種局面。
如果不愿只成為一粒塵埃,那就踏出第一步付出行動。
03
來源:njpk3z.cn
轉載請保留出處和本文地址:http://www.sundayhomiles.com/lizhi/233.html
上一篇: 李漢君|磨難與安逸
下一篇: 價值觀對一個人究竟有多重要?